淮阳区服务前置纾难解困20万亩蒜薹销不愁

2022/9/19 来源:不详

映象网讯(河南广电融媒体记者丁阳光实习生王雯妍通讯员张广起韩功勋)小蒜薹,事关大民生。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周口市淮阳区将“万人助万企”的服务模式复制到农村、复制到农民身边,想办法、出主意为农民拓宽销售渠道,搭建销售平台,绿色“直通车”、直销“连心桥”、直播“云卖菜”、应急“储备仓”……竭尽所能地把为农民的服务做到“点对点”、“一对一”,有温度、有力度,实打实助力农副产品,让群众“钱袋子”鼓起来,为扎实推进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保障和动力。

4月7日,记者来到淮阳区刘振屯乡夏楼村,这里作为当地大蒜主产区之一,眼下正值蒜薹的收获季节,蒜农们一大早就忙碌起来,开启了采收工作。“俺家今年种了6亩地的早蒜,这一季下来抽了三千来斤蒜薹。因为疫情原因,想着不好卖,没想到政府搭台,全都卖完了不说,细算下来比着去年一斤还多卖了五六毛钱,光蒜薹这一项,俺家就有六七千块钱的收入。”蒜农刘海平说。

据了解,今年淮阳全区大蒜种植面积达20万亩,预计蒜薹产量近1亿斤。当前,面对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蒜薹的销售工作牵动着当地政府和蒜农们的心。为提前化解可能出现的滞销风险,淮阳区委书记张建党、区长王献超先后数次带领有关部门深入乡镇调研并分头主持召开协调会,通过超前谋划、主动出击,迅速搭建起稳健有序的销售体系。

“政府牵头、部门配合、乡(镇)村负责、共同发力,很快摸清了种植大户等情况,建立了清晰的蒜薹收购专项台账;交通运输部门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开辟了运输‘绿色通道’;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发改委等部门积极对接,解决了储存问题;商务部门与各乡镇协同配合,及时研判,化解销路难题。外面的客商进得来,本地的产品卖得出,助销‘新路子’打通了,菜农‘钱袋子’保住了,客商、菜农都很满意。”王献超说。

在收购点,正在帮助蒜农搬运蒜薹的山东德州货运师傅李连东告诉记者:“我每年这个时候来淮阳采购蒜薹,今年受疫情影响,怕路不通畅,没成想咱当地政府开通了‘绿色通道’,只要通过车辆消毒、体温测量,提供核酸阴性证明、登记信息就能一路畅通无阻。”

过秤、核算、结账,来自开封杞县的收购商兼农业经纪人段军平送走了几位蒜农,总算有了片刻休息时间。段军平向记者介绍说,“像我这样一个收购点,每天收购20吨—30吨,能够消化将近亩地的产量。咱们这儿蒜薹质量没得说,很受市场欢迎,销路不错,可以说是产销两旺。”

不仅是实体运输,网络主播团队们通过发布视频、直播带货等方式,利用电商平台,给广大农户找到了新的市场空间。为了延长销售周期,该区还准备了20个冷藏保鲜库,错峰销售,有效解决了蒜薹价格走低带来的困扰。

针对散布在各乡镇的散户,当地政府还开辟了“求助通道”。自热线电话开通以来,已接通求助电话余次,帮助蒜农销售蒜薹余斤,在销路上真正实现了“一个都不能少”。截至目前,该区已累计销售蒜薹多万斤,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更是让这些农副产品走进了社区、企业、商场超市。

“小事小节是一面明镜。淮阳党员干部始终聚焦群众的身边事、揪心事,坚持俯下身子走向田间,活跃在基层第一线,为广大农户积极搭建平台,努力实现产销对接,助推农副产品走进千家万户。干部沾的一身泥换来了群众满满的赞,干群关系更加和谐融洽,农民腰包更鼓了,获得感、幸福感也更足了。”张建党如是说。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17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