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你才70岁,去打份工吧

2022/9/5 来源:不详

文:古岸云沙

“妈,你才70岁,去打份工吧。”近日,一位自主创业者的言论刷爆了朋友圈。面对很多人的不理解,这位大老板解释:“老年人其实也需要忙,也需要存在感和目标感,也需要一份工作,体现价值。”

我想这件事应该从两个立场去看,一个穷人的立场,一个是有钱人的立场。

对于穷人,或者一般的家庭来说,七十岁,基本上不存在退休,很多老年人,既便到了七八十岁,都还在劳动,为家庭分担着责任。

尤其是农村,这种现象一直存在。父母们只要能动,就不想拖累孩子。我家的一位老大娘,九十多岁了,每到农忙,还要帮孙子家摘棉花、剥蒜、拔蒜薹。你不能说孩子们不孝顺,因为孩子们没有要求她这样去做,她这样做,一是可以适应地锻炼身体,二是觉得自己不是吃闲饭,还有一定的存在价值。

人对于价值的理解往往是这样的:有用,有可以被利用的价值,一个人才会觉得自己重要。至于存在感与目标之类的东西,都是闲扯蛋,农村人没那么多想法,也没那么多规矩,他们只是想让自己过得踏实一些。

上文属于有钱人的想法或者说城市里老年人的生活方式。他们其实不缺钱,缺的是没事干。所以当老板的儿子才会让他母亲去打份工,给自己找一点存在感。其实这是做儿子的对母亲精神层面的要求,也许他的母亲并不想去打工。至少我是这样想的:我们的上一辈,一辈子都在贫穷中挣扎,对于精神上自我要求并非那么高,他们对生活只有最基本的要求,吃好喝好,孩子们生活平安幸福就好了,他们是没有自己的生活追求的。

最近这些年,我其实对这方面还是很有感触的。我经历了奶奶的老年生活,大娘的老年生活,现在面对的是我母亲的老年生活,我也看过身边很多老年人的生活。有时候我们路过十字路口,常常会看到拐角处有骑三轮车的老人,他坐在自己的三轮车旁边打盹,晒太阳,当然也是为了在路口看人。更多的老年人聚在公园里听戏,溜鸟,打卜克牌或者一大堆人围在一起,听一个人读报纸。相对于农村老人,也许城市老人更幸福一些,不用担心衣食住行,然而他们没有事干,用一句难听的话来说,无异于坐吃等死。每次想到这个词,我都觉得特别心酸。

奶奶在床上躺了二年才走,不能下床,九十六岁高龄才走,很多人说她是有福气的老人,可是每次回老家去看她,我都会痛哭一场。觉得生命是如此地脆弱不堪,面对衰老,我们无能为力。后来是大娘,耳聋,因为听不到家人说话,她不愿意出门,也不愿意多说话,怕孩子们烦,所以一天天地沉默着,唯一的消遣方式就是睡觉或者一个人叠纸牌。

每次去看她,坐在阳台上,一个人寂寞地数纸牌,我都觉得特别难受。因为不能常常陪在她身边,给她带去快乐,陪她聊天,我觉得自己是个特别不孝顺的孩子。

然后是我的母亲,每天最大的快乐是看电视,一个人坐在电视机前,网络电视剧连轴转,从早上六点一直看到晚上十点,一部连续剧几天就看完了,然后接着重复再看,一部片子看个十遍二十遍,可是与人聊起来,却仍然前言不搭后语,因为长久不说话,很多时候不知道如何去交流,而且我们也没有时间看,也不喜欢重复着一个片子看,所以致使她越来越沉迷于电视剧之中。

前几天我们讨论:诸事不顺,皆因不孝的话题时,还提到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志之慧之心的问题,朋友说原本他父亲是打算不想做事了,但是他不同意,因为如果父亲闲下来,就会没事干,没事干就会觉得无聊,觉得无聊,就会找不到人生的方向与快乐,就会生病或者找事生气。与其让父亲累一点,有事干,也不想让父亲闲下来。其实老年人最怕的不是衰老,而是精神垮下来。有事干,他才有精神去面对生活。

但是传统的观念又在束缚着我们,觉得父母年纪大了,应该享享清福了,能够闲下来,歇一歇,吃好,喝好,做子女的就是孝顺了。如果七十多了,还让父母去干活打工,未免有些不孝。

凡事都应该一分为二的看,关键在于父母觉得怎么生活好才是最好的。如果他们愿意去打工,那就去打工,如果他们愿意帮孩子们做家务,那就做家务,如果他们什么都不想做,只想看看电视,那就看电视好了。毕竟作为子女,我们上有老,下有小,需要负的责任也很大,不可能天天陪在父母身边。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给父母安稳的生活,养他们之慧,之志,让他们学会为自己寻找生活的乐趣,在他们还能动,还有精力安排自己的生活之时,做自己喜欢的事。我觉得这才是真正的孝顺。

其实不管生活在农村还是城市里,最重要的还是要寻找到心灵的寄托。只要父母心里有寄托,再苦的日子他们不会觉得苦,再好的日子他们都能享受。就象以前我大娘常说的那句话:没有吃不了的苦,没有享不了的福。

孝道是一个非常严肃的话题。孝与不孝,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杆秤。关键是你怎么去看待?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by/16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