扚diacute蒜薹
2022/8/16 来源:不详北京酒渣鼻医院那里好 http://m.39.net/pf/a_8733714.html
扚(dí)蒜薹
文/枫声
谷雨前后,蒜薹陆陆续续长成,正是集中采收、大规模上市的时候。邳州是大蒜之乡,大蒜种植面积几十万亩,一根根蒜薹从一棵棵蒜株中“拽”出来,要花费多少人力、付出多少辛苦,只有蒜农们才会深有体会。邳州人把采摘蒜薹不叫“采摘”,不叫“拔”,也不叫“拽”,而是叫“扚(dí)”。很多人以为,这个“扚”字听起来很土,是典型的邳州方言土语。方言土语嘛,地域局限性强,多是字典里难以找得到的,所以,很多人就懒得去翻字典、认真考校一番,于是就随便找一个同音字代替——比如“滴蒜薹”。其实,闭着眼睛想一想就会想到,这个“滴”字肯定是不合适的;采摘蒜薹是用手的,这个“dí”字大抵应该是提手旁。“扚”字从手从勺,而“勺”用为“的dì”,“有的放矢(对准靶子射箭)”,“的dì”意为“目标”,手与勺联合起来表示“针对目标快速出手”和“引、拉”等意思。拉弓射箭讲究“快准稳”,“引、拉”的意思恰与采摘蒜薹的动作要领相似。一个“扚”字,写出了采摘人全神贯注、小心翼翼、力道拿捏适度的神态。这也说明,扚(dí)蒜薹是个技术活,你得稳住性子,急不得,焦躁不得——用力小了,拽不出来;用力大了,蒜薹就断了,最好的一截就留在了蒜株内。与“扚(dí)”相比,“拔、拽”则显得力度太大,似乎非鼓足了气、憋红了脸不可,用之于蒜薹过于粗暴,实不太相宜。小时候“扚”过蒜薹的小伙伴一定还记得,对于小孩子而言,蒜薹不是那么好“扚”的——一开始那几十根大约都是“拔”或“拽”出来的,交给大人的,不是蒜薹尾巴,就是蒜薹的半截身。“扚”字在邳州人的生活中使用范围不广,“扚(dí)蒜薹”最为普及之外,常见的还有“扚白头发”、“扚菜苗”“扚萝卜苗”等,大抵看准捏准、力度适中之类。土语不土,土语大都有迹可寻、有曾经雅致的过去。“?”是如此,“?”是如此,“扚(dí)”也是如此。(插图源于网络,版权属于持有人)乡村
文化邳州图话文学
情感
枫声晓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