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阳蒜香飘故乡情
2023/12/22 来源:不详我的老家在江苏射阳。射阳,最出名的当数是丹顶鹤。每年的冬天,成群的丹顶鹤从遥远的东北飞此越冬,这里是全世界最大的丹顶鹤越冬地。因此,射阳也称鹤乡。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记录了为护鹤而献身的小姑娘的真实故事,情真意长。小城不大,也算不上繁华。但,在我心中,她就是牵引风筝的线盘,她就是远行溪水的渊源。这里生活着我的父母兄弟,我的人生也正是从这里起航。上大学后便离开了故乡,除了母亲叨唠中的家长里短,在我脑海中,射阳还有段神话传说,还是片天下粮仓。传说,天上本有10个太阳,快要烤干了河水,烤焦了禾苗,是后羿引弓射箭,射落了9个太阳,还百姓一片安宁。于是就有了射阳。位于小城入口处的后羿射日的巨大的球体建筑,已然成为了射阳的象征和标志。射阳的神奇,更在于苍海桑田。是黄海滩涂的不断淤长,历经千年,使射阳从一片汪洋,演变成沃野千里和万顷粮仓。上海人说煮饭要用射阳大米,吃鱼要吃射阳银鲫。记忆中的射阳,最难忘的还有大蒜飘香。从记事的时候起,我们家就开始种植大蒜。冬春季节,每户人家的房前屋后和承包田里都种上大蒜。蒜苗青青的时候,那成片成片的绿啊,像是给大地铺上了厚厚的绿毯。加之是沉积平原,没有起伏高低,那绿简直一眼望不到边。想到城里也有大片的草坪,但它只是为了绿,哪比大蒜还有更高的经济价值。大蒜的种植纯是体力活,从翻地播种,到除草施肥,到收拔蒜薹,直到收获蒜头,基本没有机械作业,都需要蒜农亲手亲力亲为。播种时面朝黄土背朝天,拔蒜薹时一直弯着腰,收拾蒜心时更须小心谨慎。真是一分收获,双倍付出。只有吃得起这份苦的人,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蒜农。印象中服侍了一天大蒜,妈妈已经直不起腰,累得快要散架,但她还要照顾好一家的三餐和生活,还得继续忙里忙外。现在想想,真的实在不容易。我的父母都是蒜农,年复一年地种蒜、拔薹、收蒜头,他们付出了艰辛,流淌着汗水,也收获着他们的希望。在一年年的大蒜收成中,他们供子女上学读书,为子女在城里买房,期昐着他们远走高飞,再也不要做新的蒜农。直到有一天,城里的孩子回来看他们,他们却不再为蒜而忙,因为他们已经年老,向岁月举起了白旗。他们说很不舍,也很无奈。射阳的蒜是有相当名气的,每当蒜薹、蒜头上市时候,外地的收货车排满了大路旁。开称的时候,蒜农们奉上的是蒜薹和蒜头,收获的是红红的票子和盈盈的甜蜜。但他们也不总是高兴,因为直接面对市场,或因为丰产,或因为出口不畅,有时一季的辛劳,却换来一声叹息。记得有一年,蒜头只卖一毛钱一斤,连成本都抵不住,成堆的蒜头被堆弃在路边、河道旁,令人惋惜。现在想想,家乡的人真的很纯朴,历史上他们临海而居,滩多草盛,煮海产盐,付出了辛劳和苦难,却收入很少。而精明的扬州人,却把射阳的盐销往四方,造就一大批富得流油的盐商。如今,家乡有如此丰富的蒜薹、蒜头资源,但缺少相应深加工、缺少叫得响的品牌,没有赚到更多的加工收益,却要承担更大的市场风险。不知是历史的轮回,还是就从未改变。听老人说,射阳本无蒜。后来,也不知谁引种了大蒜,它就在这片土地上迅速安家、繁衍。他们说,是射阳的沙性土壤,是射阳的充足阳光、是射阳的适当雨水,正好适宜大蒜的生长,育得它好的品质。射阳的大蒜是有味道的。蒜薹也好,蒜头也好,有共同的特点就是有浓浓的味道。吃到嘴里,大蒜的辛辣更是直冲大脑。如果不小心蒜头烂了,那味道简直就会令人作呕。然而,在外的蒜乡人,任把这种味道叫蒜香,也许更多的寄予了绵绵的思乡愁和拳拳的恋乡心。射阳蒜香飘,是一种情结,更是一种牵挂。正如丹顶鹤每年飞来越冬,在外的蒜乡人总会记起这浓浓的蒜香味。蒜香飘,越远越淡。闻香来,越近越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