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合适的土壤,是栽培大蒜的前提,在种植
2024/10/31 来源:不详全文共字,阅读时间约为3分钟
大蒜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种食材,也是制作诸多调味品的重要原材料之一。无论是生长期还是成熟期,大蒜均可食用,同时其耐运输的特点也满足了不同地区市场需求。
它比较耐寒,对土地的适应性较强,种植生产周期较短,一年可轮作2季,且无论是蒜苗、蒜薹或是成熟之后的蒜头。
不同阶段均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加之运输和储藏要求不高,因此种植大蒜可以说是一项良好的农业投资项目。尽管如此,种植好大蒜还是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选择合适的土壤
大蒜的特性决定了其吸水、吸肥能力低,因此种植大蒜对土壤是有要求的。首要条件就是土质要松软、透水性和透气性要好。
一般建议在沙土地块种植,可以保证大蒜根系的生长,同时沙土喷灌渗透比较快,能及时补水,遇到大雨天也能迅速排水。
无论是收割蒜苗还是成熟的大蒜,沙土黏性较差,能更好的保证蒜苗或大蒜整体的完整性,提高商品大蒜的规格和等级。
需要注意的是南方土地泥土含量较高,黏性较重,因此可适当混入粗砂粒,改善土壤黏性后再种植。
同时,鉴于南方雨水比较丰沛,选择种植大蒜的地块尽可能的地势高,以防止地块积水导致大蒜被淹或水分过多引起死亡,为提高品质可将土地整理成畦,以畦栽方式进行田垄种植。
二、注意控制排灌
带状蜡质叶,叶片的表面积比较小,且大蒜整体叶片数量较少,因此其水分蒸发作用较弱。
同时由于大蒜的根系短而少,因此其吸收水分的能力也较弱,这就决定了大蒜种植时其排灌必须严格注意控制,要针对不同生长阶段科学合理做好排灌。
在播种期,保证土壤湿润,手触土层5厘米感觉有湿气即可,确保发芽。幼苗成长期,要确保土壤处于湿度在40%左右,保持土壤有一定的干燥度,保证土层之间的透气性,防治根系发霉发烂。
此阶段特别要主要的是,如果遇持久干旱性气候,要注意早晚浇水,表层土5-8厘米湿润即可。
开花抽薹期,大蒜需要大量水分,同时叶面蒸发作用也加快,开始抽薹后,大蒜需要的养分加快,而养分都是根系从土壤的水分中吸取。
因此这个阶段必须保证土壤的水分充足,以满足植株生长和蒜薹成熟需要的养分,建议干旱地区隔一天浇水一次,保证表层土5-8厘米湿润。
南方雨水丰沛地区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处理。蒜薹收割前注意控制灌溉,防止水分过多引起倒薹。
蒜瓣成长期,蒜薹收割后即将进入蒜瓣成长期,此时要注意充分灌溉,保证蒜瓣能够吸取足够的养分,确保蒜瓣个体均衡饱满。
需要注意的是,在蒜头即将成熟时,要严格控水,以提高蒜头的保存时间,延长采摘季节。
三、注意防冻
尽管大蒜适合露天种植,也比较耐寒,但是我国南方和北方温差巨大,因此在大蒜种植时必须根据实际做好防冻工作,以确保大蒜生长顺利,及时上市。
总体而言,温度高于5度大蒜就能发芽,所以北方地区大棚播种大蒜需要进行人工增温,确保棚内温度在5度以上,注意增温的同时加强喷灌,保证土壤湿度。
南方露天种植催芽进行地膜覆盖即可,注意适时检查地膜内水气情况,及时进行通风换气。
生长期最适宜的温度在15度左右,零下5度也能生长,但生长缓慢,所以此时北方大棚需继续保持一定温度,以促进生长,同样需要注意的是加温时注意及时喷灌。
防治干冷性失水,同时减少大棚内外空气对流,防止急剧性降温冻伤、冻死。从降低生产成本和能耗出发,不建议北方大蒜生长至抽薹。
一般情况下,南方出现极端低温天气较少,因此在大蒜生长期,南方地区主要做好冻雨、冰雹、冻雪等气候灾害情况下的防范工作,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生产自救,以减少损失。
四、注意日晒
耐寒,但不耐高温,大蒜的生物习性对光照要求不高,因此生长期间保证有光照即可,需要注意的是在抽薹期。
此时植株生长速度比较快,对各种养分的需求也较大,因此必须保证充足的光照条件,同时,较好的光和作用能促进蒜薹的发育,提高蒜薹的品质和口感。而此时期储备的充分营养也是后续蒜头成长的重要基础。
当然,由于南北方种植的品种不同,在生产管控和技术处理上也存在差异,但在蒜头形成阶段,无论南北方何种品种,对光照的时间要求大体上都是相同的。
一般每天需要10个小时以上,否则形成的蒜头会出现空蒜、瘪蒜、大小不一等情况,影响品质和产量。因此,采收大蒜也要注意控制日期,尤其是南方要注意在高温天之前或者大寒之前采收。
目前我国种植大蒜的品种和面积在世界上都处于前列,大蒜的消耗也处于上游水平,加之世界范围内对大蒜的消费需求也保持旺盛。
可以说大蒜种植的经济效益会一直持续,只要选对品种,掌握种植的技术要求,科学合理管护,“蒜来富”是完全可以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