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高产栽培,掌握6字施肥法则很关键,农
2025/5/18 来源:不详在农业种植过程中,咱们农民朋友都明白一个道理:收多收少在于肥、有收无收在于水。也就是说产量的高低,肥料的供应充足与否起到关键作用。对大蒜栽培来说也是这样,大蒜蒜苗、蒜薹、蒜头产量的高低、品质的优劣以及最终栽培效益如何,都与肥料是否供给充分并结构配比是否合理,有重要关系。
大蒜生长过程中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发育特点不同,对各种肥料的需求量也存在差异,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很多蒜农朋友在施肥上缺少科学指导,往往陷入“不舍得投入”、或过量投入的误区,最终造成产量的损失和栽培效益的不理想。
不同品种、不同地块在施肥方式上存在一定差异,但是根据大蒜生长发育的规律特点,在不同的阶段需肥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咱们蒜农朋友,只要掌握这一基本规律,就可以有效避免不当施肥,具体来说,大蒜施肥可归纳为6字要诀,即:前轻中重后补。接下来咱们来详细了解一下。
前轻
即在大蒜生长的前期施肥要少或者不施肥,大蒜生长的前期一般是指秋播大蒜越冬前或春播大蒜4-5片叶之前这段时间。前期施肥量少的原因,首先是在这一阶段生长量比较小,对养分的需求量比较少;其次这一阶段大蒜鳞茎自身的营养可以为蒜苗的生长提供大量养分,满足自身生长需要;再次土壤底肥处于较为充足的时期,可以为蒜苗的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
不过,大蒜施肥“前轻”的前提是大蒜栽培田的基肥施用量较为充足。不然大蒜退母之后(即大蒜鳞茎自身储藏的营养物质消耗完,需要通过叶片光合作用制造营养物质供给自身需要),大蒜的生长就会受到抑制,影响产量和收获期提前。
如果底肥不足,可以在3-4片叶的时候,每亩地冲施5-8kg配比均衡的硫酸钾型三元复合肥,其中秋播大蒜要氮磷钾配比均衡,切忌避免施用高氮复合肥,不然会造成冬前蒜苗徒长,抗寒性降低,影响越冬能力。而春播大蒜则可选用高淡型三元复合肥,以促进快速恢复生长,有利于提早收获获得价格优势。
中重
第一阶段即在蒜薹刚开始露头前要加大施肥量(从秋播大蒜次年开春返青或春播大蒜5片叶时开始算起),具体来说,在秋播大蒜次年开始恢复生长之前,配合浇返青水,每亩追施高氮三元复合肥15kg左右,而对春播大蒜来说,这次施肥的时间应为叶片发黄的退母期。
这次追肥的主要目的主要是使秋播大蒜快速恢复生长,并促进较大的叶片面积的建成,为增强光合作用能力奠定基础,而对春播大蒜来说,退母期是从鳞茎供给营养(异养)过度到通过叶片光合作用满足自身营养需求(自养)的转折期,对养分吸收能力还较低,但又较为敏感,追肥可以加速这个过渡期的完成。
第二阶段在蒜苔开始露头时,叶片生长生长逐渐接近最大,光合作用的效率也逐渐接近最佳,植株的生理功能处于整个生长期的最活跃时期,同时这一时期蒜薹的产量开始迅速形成,并且地下鳞茎也逐渐膨大,对养分的需求量自然也处于最大时期。
这一时期大蒜对钾肥的需求量开始明显增加,因为不论是蒜薹产量的形成还是蒜头产量的形成,都需要大蒜叶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质的运输和积累,而钾元素可以提高光合产物向这些产品器官内的转移,对提高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具体来说这一阶段的施肥时间应该与第一阶段错开15天左右,施肥量以每亩追施三元复合肥25kg左右为宜。
后补
后期指的是在蒜薹采收之后,由于蒜薹产量的形成消耗掉大量的养分,因此在鳞茎膨大的过程中,需要及时的补充养分,才能确保鳞茎产量和品质的形成,同时这一阶段大蒜叶片光合效率最高的时期已经过去,大蒜植株制造有机物的能力在逐渐下降,而大蒜叶片功能期的持续长短,会影响到大蒜蒜头的产量。
因此在这一阶段需要对大蒜进行补充施肥,施肥应以高氮高钾复合肥为宜,重量约为10-15kg,氮肥的作用在于延长叶片的功能期持续时间,而钾肥的作用是促进大蒜地上器官中的养分回流到鳞茎中,促进蒜头的膨大,提高产量和品质。
需要提醒蒜农朋友的是,砂性较强的土壤,在生长的后期容易造成脱肥从而影响产量和品质形成,因此在后期尤其要注意补充肥料。
总而言之,合理施肥是大蒜丰产丰收的关键,蒜农朋友在掌握大蒜施肥六字要诀的基础上,要根据土质砂粘特性、地力水平,栽培目标来因地制宜灵活掌握,对一些土质状况较差的土壤,还要适当增施生物菌肥,以提高肥料的有效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