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亲妈妈韩会芳为福娃筑起一个家大众
2024/11/28 来源:不详中科医院 http://www.txbyjgh.com/m/
今年58岁的韩会芳特别爱笑。4月3日下午,面对记者的采访,她朴实真诚、开朗热情,口罩下和善的笑意难掩。眼下,夫妻俩正照顾着家里的七个娃。趁着准备晚饭的空儿,一家子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本报记者田可新实习生王树平
在济南市儿童福利院,有22户特殊的家庭,每户家庭都有7到9名儿童,他们都是因种种原因失去亲生父母的孤残儿童。年,该院招聘具有爱心和奉献精神的夫妻来院工作,和院里的孤残儿童组成新的家庭,让孩子们重新享受到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关爱。韩会芳、刘淑玉的家庭就是其中之一。9年间,这对夫妻俩先后照料过近40名孤残儿童,经过他们的悉心呵护,先后有20余名儿童身体、认知各方面有明显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增强,成功被国内外家庭收养,完全回归社会,这些折翼天使的“生命之花”得到了第二次绽放。
“和孩子们再也分不开了”
韩会芳是历城区唐王镇纸坊村人,那里民风淳朴、交通便利、经济富裕,村民住房也比较宽裕。年8月18日,福利院在此建立了济南市孤残儿童家庭寄养基地,让福利院收养的孤残儿童走进家庭,能像普通孩子一样健康成长。生性喜欢孩子的韩会芳,原本在家务农,得知福利院招募爱心寄养家庭的消息,便毫不犹豫地报了名,成为了首批孤残儿童的“爱心妈妈”。
“有的孩子眼睛可亮可亮了,他们笑起来,都可好看了!把他们抱起来之后,看到他们冲着我开心地笑,我的心立马就化了,都是需要人疼的宝贝儿。孩子们也都喜欢让人抱,爱贴乎人,我那时就知道,和他们再也分不开了。”回想起在福利院第一次见到孩子的场景,韩会芳依旧有些激动,眼角泪光闪现。从福利院回家后,韩会芳的家里就多了两名新成员——婷婷和安安,两个孩子都是两三岁的重度脑瘫患儿,安安还有点癫痫,“福利院的老师手把手教给‘妈妈’们怎么照顾孩子,白天把孩子送到院里康复,到点了我就接孩子回家吃饭。两个娃都离不了人,我就买了一辆电动车,去姥姥家、出门啊都带着俩娃。”
为了不分开,韩会芳还搬了“家”。年5月,济南市儿童福利院在历城区柳埠镇建成。为了便于管理,同时让孤残儿童享受到更好的设施和师资,该院把纸坊村的家庭寄养基地迁至周边的突泉村,孩子们也要一起去到新院。得知原爱心家庭可以来院里继续从事养育工作,她高兴得立马就答应下来。“找了村主任好几次,就怕报不上名。”韩会芳说。
“那时闺女、儿子年纪都小。我们要挪地儿住,也有这样那样的难处。”韩会芳的丈夫刘淑玉说,可他们一家四口都觉得,福利院的孩子更需要帮助,得让他们有个完整的“家”。所以,两口子把家里五六亩耕地托付给姐姐,韩会芳重新参加面试,接受专业指导和培训,顺利当上“亲亲妈妈”;烧得一手好菜的刘淑玉也应聘上了院里的食堂厨师,负责给院里集体养育的重度残疾儿童准备一日三餐。夫妻二人来到离家66公里之外的儿童福利院,自此就在儿童福利院“新和家园6号”安下了家,一住就是9年。
“照顾自家孩子,累啥”
“新和家园”是济南市儿童福利院专门为孤残儿童开设的主题家园房之一,为“亲亲妈妈”和孩子们营造温馨的家庭环境,让孩子们时刻感受到家的温暖。
韩会芳刘淑玉和7个孩子居住的家园房,是个多平方米的三居室,房屋宽敞明亮,家具电器一应俱全,住宿环境温馨舒适,客厅的墙上贴满了照片,都是曾经在韩会芳温暖臂弯里感受过母爱的孩子们留下的动人瞬间。
日复一日,韩会芳每天早上5点多钟就要起床开始准备7个孩子的早餐,饭做好后再挨个叫孩子们起床。她这边指导患唐氏综合征的大朋扣扣子,那边教智力障碍的小西怎样提裤子,手底下还麻利地给脑瘫的兴兴穿上了衣服,又依次引导孩子们上厕所、洗漱,然后给孩子们挨个测量体温,还要根据孩子们的喜好和能力,井然有序地安排他们读书、玩玩具、做游戏、画画……
孩子多,对家里进行全面的消毒和通风是日常必要的环节。疫情期间,韩会芳对孩子们的照顾更是格外上心。1月24日,济南市儿童福利院开始施行封闭隔离,孩子们的饮食标准不仅丝毫没有降低,营养摄入反而比以前更好。“今天的晚饭是胡萝卜虾仁、西红柿黄瓜鸡蛋、山药炖肉、蒜薹炒肉,还有红枣莲子粥和馒头。”韩会芳给记者说。记者看到,厨房的墙上挂着一周的食谱,上面详细地写着每日三餐的饭食,早餐必有鸡蛋和牛奶,午餐和晚饭四菜一汤,每天都有不同的花样。
疫情防控期间,济南市儿童福利院取消了所有聚集性的活动和项目,原本应送往早教区、康复区和社会福利学校的孩子们都在家隔离。这下子,韩会芳、刘淑玉不仅是孩子们的妈妈、爸爸,也变身成了孩子的护理员、特教老师、康复师。每天,韩会芳要带着孩子们在家里做身体律动、玩游戏,要给智障的儿童开展认知教育,给脑瘫的儿童进行基础的康复训练。刘淑玉工作之余,也在家里帮忙。夜里,夫妻俩还要轮流起来几次,给孩子们翻身、换尿布、盖被子。
看护这么多孩子累不累?“照顾自家孩子,累啥。我俩能忙得过来。他们茁壮成长,就是我们最大的成就。”韩会芳说。
“和孩子们在一起,能多活十年”
眼下,韩会芳照看的7个孩子里,最大的14岁,最小的只有1岁半。“这孩子虽是个唐氏综合征患儿,但可爱极了,也黏人。”韩会芳抱起最小的燕燕亲不够,这白白胖胖的小娃娃依偎在妈妈的怀里,一看到韩会芳的眼睛,就笑意盈盈。
“大朋最大,也最让我省心,年刚来时五六岁,还不太会走路,也不大会自己吃饭。如今,他不仅能自己吃饭、自己上厕所,还能多多少少帮着干家务。我每次给弟弟妹妹们换尿不湿的时候,大朋就跑过来,帮我撑垃圾袋。”“还有兴兴,学东西特别快,现在能用手指比划1到10了!”“还有荣荣,12岁了,每天都有院里的老师给他一对一辅导五年级的课程。”韩会芳给记者说着自己的孩子们,满脸洋溢着开心的笑容。
养育孤残儿童,光是喜欢孩子还不够,还得具备福利院倡导的“五心理念”——“爱心、细心、精心、诚心、恒心”。小西今年7岁了,一直活泼地在妈妈身边扭来扭去,冲着记者发出声音。韩会芳哈哈笑起来,“他这就是在跟你说话了。给小西说的事情他都不太懂,就得慢慢哄着。吃饭的时候,他吃一半就不吃了,剩下的半碗就需要你一点点地喂,表扬着,碗才能见底。”
妈妈尽心尽力呵护孩子们,孩子们也从心底里关爱妈妈。韩会芳回忆说,有一次她感冒了,特别不舒服,躺在床上起不来。然然和东东爬到床上,趴在她身边着急地说:“妈妈,你起不来,你可别死啊。”“小孩子不太会表达,但我知道这是担心的意思,心里可暖了!然然和东东,现在都已经被爱心家庭收养了。然然长得甜美,古灵精怪,活泼可爱,最招人喜欢,全院没人不认识这小家伙,没人不疼她。东东十分安静,是个长着大眼睛、长睫毛的小帅哥,和我默契可深了,我俩总能在亲子比赛中获得第一名。”讲起这些,韩会芳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孩子们拿了奖状,我回家就贴墙上,一遍一遍看,用咱济南话说就是心里挺滋儿!”
“和孩子在一起,我哪还有什么不高兴的事儿,能多活十年!”说完,她又笑起来。
舍小家、顾大家
刘淑玉在福利院做厨师的工作也有9年的时间了,和他交谈了几句,记者就发现,这两口子性子很是互补。比起韩会芳的开朗热情,刘淑玉话就少了许多,是个埋头做事的人。“她本来就爱唱爱跳,喜欢孩子,这项工作她做得很开心,我就全力支持!”刘淑玉说。
春节期间,怀孕的女儿本来想在韩会芳夫妻俩身边过年。疫情骤然来临,打乱了所有计划。在全院要封闭管理的大局下,面对着家中7个需要自己照料的孤残儿童,韩会芳夫妻依然选择了坚守工作岗位,“狠心”把亲生女儿拒之门外。“孩子们更需要人照顾,就让她自己捣鼓(照顾自己)吧。疫情期间,顾大家,不顾小家。福利院的院长、其他工作人员也都2个多月没回家了,白里黑里地一起照顾孩子。”
女儿想妈了,就会打视频电话撒娇,“妈,我想吃你包的大包子了。”韩会芳常安慰女儿,等“出来”后,就给她蒸一大锅。“孩子们都让我放心。”韩会芳告诉记者,女儿和儿子从小都是村里老少爷们儿眼里的优秀孩子。儿子部队退伍后,成为一名公交车司机,去年年底还被评为了优秀驾驶员。“女儿和儿子都把家里这些弟弟妹妹当宝贝似的。我做饭的时候,他们抢着抱、帮着喂,福利院给配了个婴儿车,这俩孩子也是抢着推,抢着照顾弟弟妹妹。”
讲到以后,韩会芳有憧憬,“盼着荣荣早点走向社会,小西能早点‘起来’(方言,长大自理),不能认知的孩子们都能多多认知,这就是最大的心愿了。”
新和家园6号房里,大朋和荣荣住一间卧室,墙上贴满了孩子们的作品,童趣十足。卧室里整整齐齐摆放着两个孩子的小床、书桌、电子琴,书桌上摞放着俩孩子平时看的书,还铺着一张他们画的画。透过卧室的窗户,可以看到外面的大山,在温暖的阳光和雨露滋润下,山上的树木和小草吐出新绿,把大山装点得青翠欲滴,春意浓浓。福利院的孩子们,正像春天里的小树苗,在“亲亲妈妈”们爱心雨露的滋润下,不断长高、长大。
(文中孩子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