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南大地上的一道小菜,多少80后的回忆
2025/3/18 来源:不详北京著名白癜风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xcxbdf/
我的家乡在豫南大地的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庄。这里地处丘陵,土地贫瘠,用水困难。物产也并不丰富,所以这里的人们珍惜每一份来之不易的收获,总是想尽办法把普通的食物变得更美味一些。很多食材和烹任方法只有在一些婚嫁或是逢年过节,亲朋好友团聚的时候才会使用到。
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蒸炸肉、蓑衣丸子、腊肉炖黄鳝、大蒜炒泥鳅等。
在这片并不富裕的大地上,有一样菜却是逢年过节必备的,那就是杂囱。记忆中,我们当地做囱菜并没有特别指那一道菜,似乎什么东西都可以囱一囱。哪家的囱锅一开整个村子都弥漫着浓浓的香味。真正意义上隔壁家的小孩儿都馋哭了。
记得我们是十里八村共用一个集市,每逢农历的双日子大家都会在此聚集买卖。每到腊、正两月,在即市场就会出现一个独臂驼背的老头,一个人支着一个长长的摊子,上面布满了各种各样的香料。每个人去买的时候都不会单单的只买一幅囱药,过完年家里的人,要去远方务工必备的三件物品:糍粑、腊肉和卤药。那一幅是给常年在外的家人准备的。
小时候妈妈在制作卤菜的时候,我总会在照片打转。感觉囱锅就像一个百宝箱一样,里面可以拿出鸡翅、鸡爪、咸鱼、豆皮、肥肉、猪耳朵……似乎你能想到的食材都能拿来卤一卤,而囱过的食材每一样都是那么好吃。新的囱锅开锅的时候放到里面的第一样食材叫做吊囱,一般会用肥肉比较多的五花肉。吊肥囱的肥五花一般就是我们可以吃到的第一道囱菜,妈妈会切成薄片和青椒香菜或者芹菜、蒜薹什么的炒一炒,一炒整个香味都弥漫开来,要是四邻八里的都知道那家的卤锅开啦,准是他家的孩子馋了。
等到那一批80后长大以后,都各自在外安家落户,村里面也变得冷冷清清。生活条件好了之后,卤菜不再是过年专属的产品,我们什么时候想吃都可以买的到。但是再也没有那个味道了。还记得上一次老家去贴春联儿,村里的路已经荒芜了。只有两户孤寡老人守在村子里。已经是大年夜了,可是整个村子很寂静,没有一丝囱香,没有烟花爆竹,更没有孩童的追逐打闹。
返程的时候路过那个抓囱药的老人的房子,房子已经破败。仿佛那一堆破砖瓦砾里面还能传出淡淡的囱香,还有一个声音在吆喝着:小茴、八角、香茅,豆蔻、桂皮、丁香,肉寇、草果、山奈……铁还碾在哐当哐地把每一幅囱药碾成碎块儿。叮嘱你一定要包在纱布里,用水泡一泡,香味也才能更足。老人的叮嘱言犹在耳:大火烧开,小火慢炖,熟了就关火,肉放在汤里泡一泡味道更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