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前半生读过的书,如同我走过的路,或多

2022/9/5 来源:不详

安徽白癜风微信交流群 http://nvrenjkw.com/nxzx/4234.html

回顾我的前半生所读过的书,不同时期读的书不同,对书的内容的理解也不一样,对自己的影响亦是如此。

01中学时期的我是金庸老先生的铁杆粉丝,一个地地道道的武侠迷中学时期曾一度迷恋金庸的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雪山飞狐》、《笑傲江湖》等等。那个时候对这些书确实是达到痴迷的程度,好像不止我一个,很多同学都这样,对作品里面的打打杀杀,爱恨情仇,尔虞我诈,互相残杀非常感兴趣,喜欢看热闹的感觉,有时候甚至去模仿那些武打动作。除此之外,也被书中描写的爱情所迷惑、感染和打动。清楚地记得有一次在课堂上偷偷看《射雕》,被班主任老师抓了个现行,罚站一节课,感觉丢死人了。如此痴迷武侠小说不能不说或多或少地耽误学习,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对我的写作起到了促进作用,给写作文提供了充足的素材。从初中到高中我的作文一直很优秀,很多作文在班里都是当范文传阅,曾多次受到语文老师的表扬。

02短短两年的师专学习生涯,感恩外国文学老师引领我扣开外国文学经典的大门,让我感知外面的世界如此丰富多彩年考入临沂师专英语系后,对阅读还是非常感兴趣,除了正常的专业课学习外,最喜欢的公共课就是外国文学,也许是爱屋及乌的缘故吧!教我们外国文学的刘锡山老师仪表堂堂,谈吐幽默而风趣,才华横溢、超凡脱俗,简直就是我心目中的偶像明星。上了一堂刘老师的外国文学课后,瞬间感觉自己像一个井底之蛙一般。原来外面的世界如此精彩,我为何不走出去看看?从此我便爱上了国外的那些经典名著,而且一发不可收拾。

我最早读的那本书就是《简-爱》,女主人公简·爱不服从冥冥中的注定,一次又一次的打破命运的安排,选择自己的路,在世人看来,她可能微不足道,但却是自己命运的主宰,她也许不漂亮,但值得他人爱。我非常佩服她的倔强和坚韧,她渴望知识,追求丰富的精神世界,追求美好的生活的勇气。后来又相继读了《悲惨世界》、《红与黑》、《巴黎圣母院》、《呼啸山庄》、《雾都孤儿》、《傲慢与偏见》、《大卫-科波菲尔》、《漂》、《包法利夫人》、《唐吉诃德》、《童年》等等,有一部分不但看中文版,而且也看英文版的,那时对这些国外经典名著特别感兴趣,有点想见恨晚的感觉。感谢那个没有手机的年代,图书馆,阅览室是我最好的去处,让我在那里博览群书,细细品读国外经典名著的原汁原味。大量的经典阅读,不但打开了我的眼界,增进了对西方国家文化的了解,而且对我的专业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与提高。

03完成学业,参加工作后,投入读书的时间与精力渐渐减少了,留下些许遗憾年参加工作后,也许是整日忙于工作与家庭的缘故,投入读书的时间与精力越来越少了,读的书比原来少多了。初读钱钟书的《围城》,感慨:旅行是一场艳遇,最后我们遇见了自己,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非常佩服钱钟书,既可以写出很好的小说,又能够成为屈指可数、博古通今的优秀学者。

结婚后开始读《红楼梦》,因为看了电视连续剧《红楼梦》,想再看看文字版的来加深对原著的印象与理解。大约用了一个暑假的时间仓促读完,虽然也是边读边摘抄记录精华文字与片段,但是觉得稀里糊涂的知道点皮毛而已,对里面复杂的人物关系等不怎么清楚,更别提小说的精髓了。

后来,逐渐喜欢上了被称为“陕西三架车”—路遥、陈忠实、贾平凹的作品。《平凡的世界》、《人生》、《白鹿原》、《废都》、《秦腔》等等。感受最深的是《平凡的世界》,作者以一群平凡的人事迹,书写了一部平凡的世界,带给读者的却是灵魂上最强烈的冲击和震撼,让读者深深体会到在这个世界上,平凡人生活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是所有人都要面对的,无论贫穷还是富贵,爱情,亲情,友情,永远是这个世界的主题,离开了这三样东西,生活也就失去了滋味。

透过陕西“三架车”的作品,了解到了陕西的风土、人情、地貌,中国大西北人的生活画面栩栩如生、跃然纸上。然后又涉猎莫言的作品《娃》、《红高粱家族》、《丰乳肥臀》、《天堂蒜薹之歌》等等,体会到了山东高密东北乡的人文地理、风土人情。尤其是通过《娃》把那个时代的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描写的如此透彻入骨,不是一般人能体会到的,难怪莫言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04知天命之年才豁然开朗,大有醍醐灌顶的样子,该如何度过我的后半生呢?答案已明了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一眨眼的功夫到了知天命之年的我,才渐渐豁然开朗,在渐渐变老的路上,依旧不能没有书为伴,因为那是心灵的慰籍,灵魂的伴侣,还是手不离书,坚持天天阅读,慢慢一直优雅到终老为好。

年轻时喜欢追逐潮流,读一些时尚的书,知天命的年龄该去品读国学经典,因为国学经典中隐藏着中国五千年历史中的全部智慧精髓。国学经典不仅是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明证,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立身处世之本,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

曾经多次拾起《论语》试读,可多半是半途而废。终因一次被老公嘲笑,才下定决心好好读《论语》。有一次,老公问我:“八佾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的出处,我答不出来,结果遭到嘲讽与尴尬。于是之,重拾《论语》,细细品读,一边读一边摘抄精华文字与诗句。佩服孔子的学习态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感叹孔子的教育方法:“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两千多年前的很多想法在当下依旧很实用,在教育改革满天飞的形势下我们是否需要静下心来好好思考一下?

看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等电视节目,从节目主持人,特邀嘉宾到参赛选手对于古诗词能出口成章,信手拈来,感觉自己好汗颜,惭愧无比。发现有很多佳句出自《诗经》,其实,有很多佳句只知道一点皮毛而已,“桃之夭夭,灼灼其华”、“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如果自己好好读读《诗经》,看看全文会更加明白,更清楚其意义。我最喜欢的一篇《蓼莪》“………父兮生我,母兮鞠我,附我畜我,长我育我……”堪称千古孝思之作,我不禁边看边思边流泪。

目前,我正在读《鬼谷子》,鬼谷子本人就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了不起的人物,著名的思想家、谋略家,还是纵横家的鼻祖。《鬼谷子》不愧为一部奇书,其思想内容十分丰富,涵盖了哲学、政治学、军事学、心理学、社会学、文学、情报学等多种学科,是一部可以被广泛解读的著作。个人感觉此书不得不读,此人不得不服。

读国学经典就是一种修行,从书中能与古人对话,能感受圣贤的力量,得到启迪与启发,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成长,拓宽视野,启迪我们的智慧,让我们在传统经典文化的熏陶下,自内而外地散发出儒雅的气息,变得知书达礼,心胸宽广,温文尔雅。

05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边读边记,留存痕迹;边读边写,硕果累累;时常温习,以防忘记。阅读是有弹性的活动,培根曾说过:“一些书可以浅尝辄止;一些书可以狼吞虎咽;而有些书则需要细嚼慢咽,好好消化”。

读国学经典、名著就需要细嚼慢咽,好好反思反刍。譬如《红楼梦》、《论语》等书,我已经读第三遍了,每一次阅读,感觉与感受都不一样,理解程度也不一样,越来越明朗、透彻的感觉,难怪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也养成了边读边摘抄的习惯,将一些精华的文字诗句摘抄下来,留存一下阅读痕迹,用来再次阅读用,经常回读所摘录下来的精华,以防忘记。我的读书笔记有厚厚的一大摞,每次搬家都不舍得随便丢掉。除了读书記笔记外,我还有一个好习惯就是坚持写作,有了大量的阅读输入,写作输出就很容易了,如果只阅读不写作,就如同只进不出的貔貅一样的东西,会很压抑,憋闷的感觉。把自己心中的所想,所思,感受抒发出来才是阅读的快感所在。

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在你的气质里,在你的谈吐上,当然,也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读书,也是为了让我们遇见一个更好的自己,在渐渐变老的路上,让我们以书为伴,优雅到老。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164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